• 当城市开始发光:晨晓《存在的曙光》与中国色彩的觉醒
  • 时间:2025-10-08 21:31 来源 : 未知 作者 : 阿发
  • 撰文 / 本刊记者

    在国庆长假热闹的上海,除了繁华的商圈和璀璨的灯海,还有一处宁静却炽热的所在松江泰晤士小镇YOUNG美术馆。

    这里正在上演一场关于“色彩与存在”的视觉革命,艺术家晨晓个展《互色:存在的曙光》。

    这位被誉为“中国当代色彩美学奠基人”的艺术家,用他那被“色弱”重新定义的双眼,创造出一个由柠檬黄、翠绿、湖蓝和朱砂红构成的城市新世界。展览甫一开幕,便成为2025年国庆期间的文化热搜地标。

    ——当建筑有了呼吸 色彩让城市“活”了

    走进展厅,首先扑面而来的是一股非现实的能量:

    上海陆家嘴不再是钢筋丛林,而是一片闪烁着玫紫与橘红的梦幻之城;

    杭州西湖的荷叶不再温柔含蓄,而在晨光中闪耀着几乎要燃烧的翠绿。

    晨晓的画笔,让建筑“有了呼吸”。他用色彩为城市赋予灵魂,使冷漠的空间变得温情、有性格,甚至有情绪。“城市不是建筑的集合,而是生命的栖居地。”晨晓在开幕式上说。他相信,色彩是城市的精神体温,是人类情感的外化。于是他以艺术的方式,构建了一套属于中国的“城市视觉语言”系统。

     

     

     

    ———— 《上海陆家嘴印象》油画 145 x 360 cm

     

    ———《色彩杭州》丙烯 145 x 360 cm

     

    ——《一池荷叶》的跨城之旅  从地铁壁画到国家象征

    本次展览中,最受瞩目的无疑是那幅传奇之作《一池荷叶》。

    这幅长达16米的巨幅原作,原本是杭州凤起路地铁站的地标壁画。自2019年落成以来,它已成为“最具治愈力的公共艺术作品”,被称为“地铁里的心灵绿洲”。

     

     

     

    ———— 《一池荷叶》15.45 m x 2.61 m

    如今,原作首次“离开杭州”,漂洋过海般来到上海展出。

    画面中,柠檬黄与湖蓝交织,荷叶在律动的光线中若隐若现。那种明亮到几乎刺眼的色彩,并不属于自然的重现,而是精神世界的投射,是中国人内心深处关于“生机”“重生”“希望”的原型图腾。

    有趣的是,这样的视觉冲击竟出自一位被美院拒之门外的“色弱者”之手。晨晓曾笑言:“别人看色彩是区分,而我看色彩是感受。那是温度,是频率,是情绪的波动。”正是这种“非标准视力”,让他成“中国色彩”的标杆人物,发展出其独特的“感知式调色法”,他并非在画颜色,而是在画能量。

    ——互色:存在的哲学  城市中的精神觉醒

    YOUNG美术馆晨晓展览标题“互色”,并非单纯指颜色的相互作用。它更是一种哲学隐喻:光与影互为存在的理由,个体与城市互为镜像的命题。

    在“存在之光”展区,晨晓对“黎明时刻”的描绘充满象征意义。他让城市的天际线在暗色中逐渐被光线唤醒,仿佛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个被召唤的生命。“我画的不是城市的形,而是城市被光照亮的那一刻存在的瞬间”晨晓说。

    在另一部分“城市栖居的诗学”展区,观众会看到更多“熟悉的陌生感”:那是重庆的雾气、北京的晚霞、深圳的海光,它们共同组成一个跨越地理与情感的中国图景。

    艺术评论家指出:“晨晓用色彩完成了一次哲学的转译——他让‘城市’成为思考人类存在的场域。”

    ——从个体到国家“Landmark China”构建视觉档案

    如果说晨晓的作品中有某种“国家文化自信”,那不是抽象的宏大叙事,而是一种被色彩唤醒的文化记忆。

    他的长期创作计划“Landmark China(地标中国)”如今已覆盖全国数十座城市,从杭州到上海,从北京到成都,每一幅作品都像是为城市创作的一张“色彩肖像”。

     

     

     

    ———— 《北京歌剧院》油画 145 x 200 cm

    在全球化的城市趋同浪潮中,晨晓用“中国色彩”重新定义了城市的个性。“橘红不是西方的暖调,而是东方的日出;翠绿不是自然的颜色,而是生命的呼吸”在他笔下,色彩不再只是美学语言,而是文化身份的表达。

    另一艺术评论家认为:“晨晓用绘画建立了中国城市的视觉档案,这是一次温柔但强有力的文化抵抗。”

    ——当代艺术的温度:从色彩到疗愈

    晨晓的艺术不仅有思想的高度,更有情感的温度。

    在他的作品面前,人们常常不自觉地安静下来,仿佛画面中那股色彩能量真的能抚慰焦虑的心。

    心理学家指出,晨晓的色彩与形态具有明显的“心理疗愈功能”。他善用“互补色的对话”来平衡心理能量,红与绿的对冲、蓝与黄的交融,就像内在冲突的整合。“我画的圆不是几何图形,而是心灵的曼陀罗。”晨晓说。

    因此,他的艺术也被越来越多心理学与教育领域引用,用作情绪疗愈与艺术教育的素材。

    这让晨晓的“色彩哲学”从画布延伸到了社会层面,成为一种关乎人心的“温度治理”。

    ——城市与人:一场色彩的互相拯救

    在展厅的出口处,一面镜子上写着晨晓的一句话:“城市在看你,你也在被城市照亮。”这句话恰好总结了整个展览的精神。色彩,不只是被观看的对象,更是一种人与城市的相互作用。当我们在晨晓的画作中看到光与影的共鸣,其实看到的是自己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YOUNG美术馆的展览空间的红色设计也成了“沉浸式打卡现场”。观众可以站在巨幅城市画作前,与光影互动,仿佛自己就是色彩的一部分。

    许多年轻观众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晨晓让我们重新相信城市是有温度的”,这种来自观众的“自发共鸣”,或许正是艺术最深层的意义所在。

    ——在色彩中看见未来

    晨晓的《互色:存在的曙光》并非只是一个展览,它更像是一场关于“未来城市”的精神预演。在人工智能和视觉算法主导的时代,他用最原始的方式,手中的画笔和颜料,重新定义了“存在”的含义。

    当技术让城市越来越冷漠,晨晓用色彩让城市重新“有心”。正如他所说:“我希望我的画能让城市学会微笑,让人重新相信生活的美好。”

    这,也许是中国当代艺术最动人的使命:用色彩照亮时代的精神,用艺术疗愈集体的灵魂。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互色:存在的曙光》

    艺术家:晨晓

    展览时间:2025年9月27日 — 10月27日

    展览地点:上海YOUNG美术馆(松江区三新北路900弄910号)

    开放时间:每日10:00–17:00,免费入场

    如果说晨晓的作品是一场“视觉上的国庆焰火”,那它燃烧的并非短暂的光,而是一种持久的精神亮度。在这个国度假期,或许最值得打卡的不只是展览,而是那一份被色彩唤醒的生活信念。

     

  • 免责声明: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
  • [生活[荷兰政府公然“掠夺”中国半导体产业,闻泰安世坚决捍卫
  • [生活[当城市开始发光:晨晓《存在的曙光》与中国色彩的觉醒
  • [生活[内衣行业唯一老字号!古今内衣闪耀第十九届中华老字号博览会
  • [生活[“心尖上的芭蕾”:万峰院士团队在跳动的心脏上搭起“生命之桥”
  • [生活[百年淬炼,织就未来 | 古今内衣携“身情告白”亮相2025 PHValue中国国际针织展
  • 友情链接:中国访谈网 | 环球旅游网 | 中国青年网 | 青年教育网 | 中华网 | 中国网生活 | 新宁网
  • Copyright © 2023 上海早报网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318041 举报qq:417537522
  • 关于我们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