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18日,以"安全户外,尽享自然"为主题的2025年全国登山户外安全科普教育活动在上海市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登山协会主办,数百名户外运动爱好者齐聚上海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共同参与了一场专业、实用的户外安全科普教育活动。
户外安全教育是贯彻落实国家体育发展政策的重要实践。国家体育总局近期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户外运动安全管理的通知》,强调践行"安全第一,规范发展"原则,正是推动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次户外安全科普教育活动通过系统化的安全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提升公众的户外风险防范能力,筑牢户外运动安全屏障,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安全保障。

本次全国登山户外安全科普教育活动选择在上海佘山举办,得益于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特点。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上海唯一的自然山林胜地,具有丰富的山地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为户外安全科普教育提供了极为理想的自然课堂。
活动现场,中国登山协会的山地户外师资和户外指导员们为参与者提供了系统化的户外安全培训,特别是关于登山绳索使用技术和户外帐篷搭建技巧的专业讲解,成为了本次活动最受关注的亮点。
登山徒步前,指导员们首先讲解了登山前热身准备的重要性,并带领大家进行系统的拉伸运动,演示了从上到下的全身关节活动方法,确保肌肉组织达到适宜温度。充分的热身准备不仅能预防运动损伤,还能提高运动表现,这在登山徒步等户外运动中尤为重要。

行进途中,中国登山协会的指导员们详细介绍了登山绳的种类和特点,并通过现场演示讲解了绳索的正确检查方法,包括外观检查是否有磨损、割裂、老化或化学腐蚀痕迹,以及金属件的检查。在实操环节,指导员们演示了多种绳结的打法及应用场景,并指导参与者亲自上手练习。
户外帐篷搭建技巧是登山露营的核心技能,在本次活动中也备受参与者关注。指导员们首先强调了营地选择的基本原则,包括远离危险地形、靠近水源但保持安全距离、选择平整地面等关键要素。在实操环节,指导员们系统演示了帐篷搭建的规范流程。从清理场地碎石树枝、铺设地布开始,到依次组装帐杆、撑起内帐、固定地钉、加盖外帐,每个步骤都详细讲解了技术要领和常见错误。参与者通过亲自动手,掌握了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确保帐篷稳定性与舒适度的实用技能。
针对佘山地区的气候特点,活动中指导员们还特别介绍了防风防雨的相关措施,并演示了如何利用风绳、营绳结和地钉来有效加固帐篷,以应对突发天气变化。参与者通过实践认识到,科学的帐篷搭建不仅是舒适露营的基础,更是户外安全的重要保障。

本次活动还系统普及了登山过程中的其他重要安全知识,为参与者构建了完整的户外安全知识体系。针对佘山的地形特点,指导员们特别强调了在不同路况下的行走要领,包括石板路、土路和台阶路的通行技巧。此外,还深入探讨了户外环保实践规范,将"无痕山林"理念细化为具体可行的操作指南。参与者学习了如何在户外活动中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垃圾处理到野外用火,每个细节都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不少户外爱好者表示,参与本次活动收获颇丰。通过专业指导,他们不仅掌握了户外运动的基本安全原则,更通过实地操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应用的实践能力,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方面都得到了系统提升,这种从认知到操作的完整训练,使户外安全理念真正内化为个人技能。
其次,参与者的风险意识与应对能力也获得了显著增强。活动中对潜在风险的深入分析和应对措施的详细讲解,帮助他们建立起系统的风险管理思维。这种思维模式将指导他们在未来的户外活动中做出更安全、更理性的决策。

本次登山户外安全科普教育活动在上海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户外安全科普教育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同样具有重要价值。随着"安全户外,尽享自然"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此类安全科普活动将继续为户外运动爱好者保驾护航。
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与中国登山协会表示,将继续推广该系列科普活动,通过构建完善的户外安全教育体系,推动户外运动高质量发展,为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